%0 Journal Article %T 一次强雷暴中的多灾种天气特征对比分析 %A 王洪生? %A 钟颖颖? %A 吴海英? %A 高晓静? %A 刘燕? %J 气象科学 %P 465-471 %D 2014 %R 10.3969/2014jms.0047 %X 用micaps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日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的大范围强雷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配置,形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槽线由高到低前倾,有利增强大气不稳定层结,中尺度切变线南北摆动具有触发对流作用等,为该区强雷暴多灾种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从云图、雷达参数和地闪特征对比分析得出:冰雹、雷击、强降水,分别发生在强对流云团发展的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其云团的形态、强度和范围等也不同。冰雹所表现出的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为最强,雷击次之,强降水最弱。在地闪出现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雷击事故,但多为负地闪,强度均较强。强降水过程多为负地闪,强度较弱,降水集中时段,地闪频次高。冰雹发生时地闪频数明显下降,且多为正闪。雷击过程强度和陡度变化最平缓,冰雹过程突变最明显。雷击发生在整个地闪过程中强度和陡度都相对较大的时刻;冰雹发生前约半小时有强度和陡度的骤增;强降水阶段地闪平均强度和陡度都最小。 %K 雷暴 %K 强对流天气 %K 云团特征 %K 雷达回波 %K 对比分析 %U http://www.jms1980.com/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41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