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A 赵珊珊? %A 周天军? %A 杨修群? %A 朱益民? %A 谭言科? %A 孙旭光? %J 气象学报 %D 2009 %R 10.11676/qxxb2009.055 %X 利用中国站点观测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iod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一面,又存在着年代际变化。较为稳定的关系表现为:iod与同年夏季长江黄河之间的降水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四川气温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iod与次年夏季四川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伴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环流年代际转型,iod与中国气候年际异常的联系亦发生变化:iod正位相年的同年夏季降水异常型,由中国大部分地区偏少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多(少),气温由西南地区东部偏暖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冷(暖);次年夏季降水由全国大部分地区偏多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少(多),气温由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关不显著变为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显著偏暖。在iod负位相年,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特征与iod正位相年相反。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年代际气候转型前后,与iod相关联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明显不同。在iod发展阶段,在70年代末以前,印度夏季风和南海季风偏强,副高势力偏弱,导致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华北西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等地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东亚大陆中纬度为弱的东风距平,导致新疆北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华南降水偏多。在iod次年夏季,70年代末以前,华南、河套以及四川等地盛行偏南气流,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华南、江南降水偏少。 %K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K 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 %K 年际异常 %K 年代际变化 %U http://www.cmsjournal.net/qxxb_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40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