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欧亚北部2004年以来频繁冷冬的特征分析及机理初探 %A 乔少博? %A 沈柏竹? %A 王晓娟? %A 封国林? %J 气象学报 %D 2014 %R 10.11676/qxxb2014.067 %X 利用1961—2013年ncep/ncar发布的月平均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欧亚北部(40°—65°n,50°—120°e)2004年以来频繁冷冬的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欧亚北部2004年以来冷冬频繁发生,但温度异常的空间分布,尤其中心冷区的位置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全区偏冷型(2005、2009、2010、2012年)和南部偏冷型(2004、2007、2011年).全区偏冷年主要由北极涛动(ao)显著负位相所致,对应海表温度特征为北大西洋高、中、低纬度成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分布,该分布有利于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ao/nao)负位相维持和增强;南部偏冷年大气内部活动异常为乌拉尔—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偏强,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以弱正位相为主,对应主要海表温度特征为北大西洋中部偏高,其次则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负位相下"类拉尼娜事件",上述海表温度异常均可促进类似欧亚遥相关的罗斯贝波列形成,有利于乌拉尔—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偏强、亚洲中部多低槽活动.2004年以来欧亚北部两种类型冷冬的大气环流与海表温度均表现出与历史典型年相类似的特征. %K 欧亚北部 %K 频繁冷冬 %K 北极涛动 %K 北大西洋 %U http://www.cmsjournal.net/qxxb_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6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