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01年8月23日华北强风暴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A 龚佃利? %A 吴增茂? %A 傅刚? %J 气象学报 %D 2005 %R 10.11676/qxxb2005.050 %X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5)对2001年8月23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取得合理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风暴发生的热力条件、太行山地形动力作用和风暴中尺度结构特征,并依据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强风暴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本次风暴是在以西北气流为主导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低层增温,中高层降温和整层增湿是造成层结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对流引发的干冷下沉气流沿太行山背风面下滑形成的下坡风是触发强风暴发生的直接动力机制。湿位涡分析表明,风暴发生区具有明显的等熵面倾斜,对流层中低层pm1<0区域,同时pm2>0,满足倾斜涡度发展的条件,对强风暴的发展具有一定指示性。风暴发展早期,其垂直方向次级环流可能与新雷暴的产生和雷暴的跳跃式传播有关。太行山地形引起的边界层风场的变化,包括下坡气流和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对风暴的触发、组织和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K 强对流风暴 %K 数值模拟 %K 动力机制 %K 地形作用 %K 倾斜涡发展 %U http://www.cmsjournal.net/qxxb_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4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