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时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研究:i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条件 %A 柳艳菊? %A 丁一汇? %A 赵南? %J 气象学报 %D 2005 %R 10.11676/qxxb2005.043 %X 南海季风试验(scsmex)的观测表明,1998年南海北部夏季风爆发(5月16~20日)的主要特征是中尺度对流活动的突然爆发和降水迅速增加。文章通过讨论大尺度背景下中尺度对流活动及降水形成的物理条件,揭示了该时段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中尺度雨带形成的可能机制:(1)在季风爆发初期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对流层低层较高的假相当位温与对流不稳定性、低层西南风辐合和高层的辐散为该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热力与动力条件;来自孟加拉湾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气流为南海北部强降水区提供了大量水汽,形成了该区深厚的湿层和强水汽辐合;(2)来自东亚中高纬地区几次冷空气活动是对流活动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其作用是使对流不稳定能量迅速释放和对流活动在大范围地区突然爆发;(3)通过对南海季风试验期间安装在东沙岛和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上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的降水量分析表明,活跃的对流在季风槽和相应的风场切变线作用下,不断地组织并形成一些中尺度对流雨带(mcss)。1998年5月15~19日季风爆发时段内,可观测到约12次中尺度降水过程,它们的生命期为6~10h或更长;(4)南海季风槽与低层切变线的建立以及其中中尺度低涡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与维持的必要条件。 %K 南海季风爆发 %K 中尺度对流系统 %K 降水 %U http://www.cmsjournal.net/qxxb_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4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