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04年冬季风期间一次强寒潮过程的能量收支研究 %A 傅慎明 %A 孙建华 %A 赵思雄 %A 齐琳琳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P 549-562 %D 2012 %R 10.3878/j.issn.1006-9585.2011.10114 %X 利用1°(纬度)×1°(经度)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站点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8~31日的一次强寒潮、冷涌过程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强寒潮事件在我国南海引发了强烈的冷涌,该支冷涌一直向南越过赤道影响南半球。大尺度环境场有利于此次寒潮、冷涌事件的爆发,本次寒潮属于“横槽转竖型”,其中200hpa的西风带大槽经历了一次调整,500hpa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横槽转竖过程,对流层低层蒙古高压稳定维持,其东侧的偏北大风是冷空气南下的有利条件。(2)此次寒潮大风区内的动能制造以正压动能制造和斜压动能制造为主,寒潮爆发初期,以正压制造过程为主,此后,由于有效位能释放的作用增强,斜压制造过程与正压制造强度相当,大风区随着动能制造的增强而增强;当斜压、正压动能制造均减弱,大风区亦随之减弱。(3)有效位能收支表明,整层有效位能的释放与大风区相对应,有效位能的释放有利于寒潮、冷涌的维持。寒潮大风区内,对流层高层受有效位能释放的影响最大,有效位能和风能可以互相转换;对流层中层所受的影响最小,且以风能向有效位能转换为主;对流层低层则以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为主,十分有利于低层风速的增大和维持。 %K 寒潮 %K 冷涌 %K 有效位能 %K 动能收支 %K 斜压能量转换 %K 正压能量转换 %U http://www.dqkxqk.ac.cn/qhhj/qhhj/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5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