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晋南地区裸地土壤—大气间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交换的影响 %A 蒙世协 %A 刘春岩 %A 郑循华 %A 梁旺国 %A 胡荣桂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P 504-514 %D 2012 %R 10.3878/j.issn.1006-9585.2012.11017 %X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大气间ch4、co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μ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2(42%和12%)、n2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1.6%和43.3%±1.0%(co2)、0.37%±0.01%和0.17%±0.00%(n2o)、0.06%±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o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o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K 秸秆 %K 裸地 %K 温室气体 %K 累积排放量 %K 排放系数 %U http://www.dqkxqk.ac.cn/qhhj/qhhj/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41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