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09年6月淮河中下游三次飑线过程的对比分析 %A 曲晓波 %A 王建捷 %A 杨晓霞 %A 刘鑫华 %J 气象 %D 2010 %R 10.7519/j.issn.1000-0526.2010.7.022 %X 2009年6月我国淮河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三次飑线天气过程,作者应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监测、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ncep/gfs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诊断分析方法,对三次飑线的生成环境和形成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飑线具有类似的500hpa环流形势、较强的不稳定能量积累、低层适量的水汽输送、相似的不稳定层结。在低层辐合抬升、高层干冷空气侵入和较强的风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动力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发展成有组织的飑线系统。通过卫星雷达的监视,可以较好地预报飑线的影响。 %K 飑线 %K 东北低涡 %K 不稳定能量 %K 低层辐合 %K 中层干冷 %K 风垂直切变 %U http://qxqk.cma.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72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