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11年7月四川盆地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A 肖递祥 %A 杨康权 %A 祁生秀 %J 气象 %D 2012 %R 10.7519/j.issn.1000-0526.2012.12.005 %X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日和7月23日四川盆地出现的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环境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3”暴雨出现在典型东高西低环流背景下,水汽输送条件好,强降雨持续时间更长,而“7.23”暴雨出现在高空冷涡后部,对流不稳定能量大,垂直风切变较强,因此伴有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回波强度比“7.3”暴雨要强5dbz左右,并具有低层弱回波和中高层回波悬垂等强风暴特征;大气非静力平衡强迫激发低层辐合是两次突发性暴雨的动力触发机制,大气非平衡值能提前6h左右反应暴雨的启动和演变趋势,暴雨中心出现在非平衡负值中心附近。 %K 突发性暴雨 %K 雷达回波 %K 环境条件 %K 动力机制 %U http://qxqk.cma.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12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