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江淮流域旱涝年夏季e-p通量特征分析 %A 姚文清 %A 徐祥德 %A 冉令坤 %J 气象 %D 2004 %R 10.7519/j.issn.1000-0526.2004.4.003 %X 利用1958~1997年ncar/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降水资料研究了江淮流域旱涝年夏季e-p通量的分布状况,旱年e-p通量在40°n附近呈强辐合特征,涝年在30°n附近呈强辐合特征,其分布形式与降水的对应关系显著。旱涝年e-p通量不同的分布形式促使江淮流域旱年40°n附近的高空西风急流得到加强,涝年30°n附近的高空西风急流得到加强,使得相应地区的风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得到加强,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生成的动力条件,是江淮流域及中国区域不同形式的降水分布形成的重要因素。 %K e-p通量 %K 江淮流域 %K 旱、涝年 %K 夏季降水 %U http://qxqk.cma.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404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