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土高原β中尺度致洪暴雨特征及成因 %A 井喜 %A 井宇 %A 陈闯 %A 屠妮妮 %A 万红卫 %A 陈焕武 %J 气象 %D 2014 %R 10.7519/j.issn.1000-0526.2014.10.003 %X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和ncep资料等,对2012年7月26日20:00至27日20:00黄土高原发生的一次β中尺度致洪暴雨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地层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是两次强降水产生的触发机制之一;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都对应邻近暴雨区的北方1km以内的边界层大于20m·s-1偏东风相对风暴气流的建立,而邻近暴雨区的北方1km以内的边界层大于15m·s-1偏东风相对风暴气流减弱消失、或范围大幅度缩小,则对应强降水的减弱或停止;涡度收支分析表明,第一次强降水前,由于水平平流项的作用在300hpa附近形成很强的负涡度收支;第二次强降水前,主要是扭转项和垂直输送项的作用,同时在450~300hpa形成很强的正涡度收支;视热源与视水汽汇分析表明:第一次强降水前,视热源在300hpa附近出现比较强的冷却层;第二次强降水前,800~500hpa视水汽汇远大于视热源,形成正的加热层;500~200hpa视热源远大于视水汽汇,形成峰值接近11k·(6h)-1的很强的加热层;而在200~130hpa由于视热源的作用,形成冷却层。 %K 黄土高原 %K 中尺度 %K 暴雨 %K 成因 %U http://qxqk.cma.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10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