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京地区雨雾的形成及其结构特征 %A 严文莲 %A 刘端阳 %A 濮梅娟 %A 李子华 %J 气象 %D 2010 %R 10.7519/j.issn.1000-0526.2010.10.005 %X 为研究南京冬季雾的物理化学过程,揭示空气污染与雾水化学结构的关系及建立雾的预报方法,2006—2007年冬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雾的外场综合观测试验。利用所获得的资料及南京观测站2006—2008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对雨雾天气下的天气形势和雨雾的宏、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出现雨雾的地面形势主要有锋面型、冷高压底部型和低压倒槽型;弱冷空气入侵是雨雾形成的重要条件;较强的逆温层存在,且边界层上层气温高于近地层,是形成雨雾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雨势增强或地面风速加大,干冷空气的不断侵入,都可能造成雨雾消散。雨雾的本质就是蒸发雾。雨雾的数密度、含水量和平均直径与其他种类雾相比都比较小;雾滴谱很窄,其曲线变化成指数快速下降。 %K 雨雾 %K 宏微观结构 %K 天气形势 %U http://qxqk.cma.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10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