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A 桂海林 %A 周兵 %A 金荣花 %J 气象 %D 2010 %R 10.7519/j.issn.1000-0526.2010.8.002 %X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30年气候平均降水资料,通过动力诊断与分析手段研究了2007年6—7月发生在我国淮河流域的暴雨。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的环流垂直结构和降水有着非常好的对应关系。暴雨期间,鄂霍茨克海阻高与乌拉尔山阻高这种双阻高形势对于淮河流域的持续降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南亚高压高层(200hpa)基本为正散度区,低层(850hpa)为负散度区,上下层强烈的抽吸结构对暴雨的发生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淮河暴雨期间,南亚高压(200hpa)与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着相向而行的移动路径;位涡对于分析冷空气的活动,有着比较清晰的意义,暴雨发生前,有明显的正位涡异常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伸展。大气非绝热加热分析结果显示,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两者的高值中心与相应时段暴雨中心位置一致。 %K 南亚高压 %K 位涡 %K 视热源 %K 视水汽汇 %K 暴雨 %U http://qxqk.cma.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8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