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液化与非液化场地加速度反应谱对比 %A 孙锐 %A 赵倩玉 %A 袁晓铭 %J 岩土力学 %D 2014 %X 通过对2011年新西兰发生的6.3级地震中获取的硬土场地、软土场地和液化场地强震记录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3种类型场地的地震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的强震记录为震中距小于50km,且峰值大于0.05g的23个场地上的加速度记录,其中含3个硬场地、11个软场地和9个液化场地。3种类型场地上的放大系数谱对比分析表明,硬土场地、软土场地和液化场地上的地震动特征具有明显区别,三者层次清晰,差别显著,从地震动表现上液化场地已构成一个与常规场地并列的独立单元;液化场地减少地震动高频分量但同时对低频分量显著放大,与非液化场地相比,液化场地可使其上短周期结构反应减小一半,但同时可使其上长周期结构反应放大2.5~5.0倍;土层的液化对此次地震中克莱斯特彻奇市中心ctv大楼的破坏应有很大影响,大楼自振周期约为0.7s,地震中土层液化使场地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由0.1~0.3s增到0.5~1.0s,与大楼的自振周期趋于吻合,加重了大楼震害。以此为鉴,按现有规范中地震动的设计方法,如遇液化场地将对长周期结构给出明显危险的结果,因此从振动角度今后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可液化场地上的地震动应给予特殊考虑。 %K 新西兰地震 %K 液化 %K 地震动 %U http://ytlx.whrsm.ac.cn/CN/abstract/abstract152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