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及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A 黄雪峰 %A 张广平 %A 姚志华 %A 张建华 %J 岩土力学 %D 2011 %X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以及地基处理合理方法等问题,选择典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布置沉降观测点和埋设水分计的浸水试验以及挤密桩、ddc(孔内深层强夯)桩地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入渗过程中,深度22.5~25.0m以上土体易发生湿陷,该深度以下土体则含水率增加缓慢,达不到湿陷起始含水率,不易发生湿陷,因此该深度考虑可作为现场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也可作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可参考的地基处理下限深度。ddc桩间距为1.0~1.4m时,无论从挤密系数还是湿陷系数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挤密桩15m试验区域沉降量较小,但其剩余湿陷量任未满足要求,这也佐证了关于22.5~25.0m深度难于发生湿陷的结论。试验成果可作为今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以及黄土规范进一步修订的参考。 %K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K 浸水试验 %K 地基处理 %K 湿陷变形 %K 入渗 %K 剩余湿陷量 %U http://ytlx.whrsm.ac.cn/CN/abstract/abstract106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