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A 刘文广 %A 李琪 %A 高凤祥 %A 于瑞海 %A 孔令峰 %J 热带海洋学报 %D 2011 %X ?为了阐明长牡蛎的繁殖策略,?自2004年3月—2005年2月对乳山湾养殖海区的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叶绿素a含量)、长牡蛎繁殖周期及其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rna/dna比值)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温在一年中呈现显著变化,?夏季水温最高,?最高值为29.5(8℃月),?冬季水温最低,?最低值为1.8(1℃月);盐度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略有降低;?叶绿素a?含量在夏末秋初(8月和9月)和春季(4月)有2个峰值,?冬季最低。长牡蛎的繁殖周期分为冬季的休止期和从春季到夏季的繁殖期,?在长牡蛎的繁殖期,?条件指数逐渐下降到最低值,表明繁殖期长牡蛎生长变慢。在长牡蛎的配子发生过程中软体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略有上升,?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表明长牡蛎配子的发生需要储存的糖原提供能量;rna/dna比值在配子发生过程中逐渐升高,?显示rna/dna比值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来指示长牡蛎的性成熟。配子发生过程中,?长牡蛎的灰分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长牡蛎通过分解自身的贮能物质提供能量,?使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灰分含量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配子发生类型为保守种。 %K 长牡蛎 %K ? %K 繁殖周期 %K 生化成分 %K 环境因子 %U http://www.jto.ac.cn/CN/abstract/abstract2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