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海水升温对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光合活性的影响 %A 谢艳辉 %A 李涛 %A 简伟军 %A 胡思敏 %A 田媛 %A 刘胜 %J 热带海洋学报 %D 2015 %X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以来,其温排水造成了局部区域海水明显升温,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显著改变。为研究海水升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光合活性的影响,于2013年夏季采集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区域浮游植物,进行室内升温胁迫和恢复培养,每天观测其群落结构和不同粒级(小型、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升温实验中,3个处理组(35℃、33℃、29℃)在培养前期均是硅藻占优势,在培养后期变为蓝藻(念珠藻nostocsp.或微囊藻microcystissp.)占优势;高温处理组(35℃和33℃),前2天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持续增加,最大光量子产量基本恒定在正常状态,而后均开始下降,且35℃下降幅度较33℃高,培养过程中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光合活性均大于微微型;29℃对照组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光合活性与实验前相差不大。恢复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受到高温胁迫,排水口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在正常温度(29℃)和较低温度(25℃)下均可恢复到正常光合水平,而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恢复活性相对较低。总体而言,35℃和33℃均对浮游植物造成了高温胁迫,35℃的胁迫效应更为严重;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的高温耐受能力及相应的受损恢复能力均高于微微型。由此推测,在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区,短期高温刺激造成的浮游植物光合损伤在其被带离高温区后可得到恢复,甚至可促进浮游植物快速生长。 %U http://www.jto.ac.cn/CN/abstract/abstract6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