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山东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及预警报管理 %A 于宁 %A 于建生 %A 吕振波** %A 魏振华 %A 徐炳庆 %J 生态学杂志 %P 1272-1281 %D 2012 %X ?掌握赤潮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是科学设计赤潮监控方案、提高防灾管理效率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统计分析了1990—2010年间山东海域的76次赤潮灾害事件数据。结果表明:赤潮灾害频率显著地分为4个波段,且峰值呈递增趋势;灾害面积呈现周期性倒u型曲线变化;每年的5—10月是赤潮灾害的多发期,其中,8月的灾害次数和灾害面积均占全年总数的30%以上;灾害空间分布集中在莱州湾海域、青岛近海、庙岛群岛的北隍城海域,烟台四十里湾的赤潮灾害最频繁;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和球型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引发的赤潮灾害面积最高,夜光藻和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致灾次数最多。本文从赤潮监测与信息采集、赤潮预报方法以及赤潮灾害预警报管理机制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山东海域赤潮灾害预警报业务化管理现状,结合山东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和预警报管理实践,提出了以控制污染和修复生态环境为根本的赤潮防控建议。 %K 赤潮 %K 灾害特征 %K 点聚图预报法 %K 判别方程 %K 预警报管理 %U http://www.cje.net.cn/CN/abstract/abstract60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