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山西吕梁山南段森林乔木层碳密度 %A 王琰 %A 王孟本** %A 朱世忠 %A 赵天梁 %J 生态学杂志 %P 333-340 %D 2015 %X ?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碳密度的精确估算是区域森林碳储量研究的重要基础。以2005和2010年吕梁山南段2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和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森林乔木层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发现前者估算结果显著高于后者(p<0.01),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更适宜于中小尺度生物量估算。依据回归模型法获得的28×112(物种×样方)碳密度矩阵,对森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cca排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不同生境条件下乔木层的碳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吕梁山南段森林群落可分为8个群系,不同群系间碳密度差异显著(p<0.01),其中辽东栎+色木槭群系和辽东栎+油松群系显著高于其他群系,白皮松+侧柏群系最低。2010年乔木层碳密度显著高于2005年,平均每年以1.54t·hm-2的速度增加。乔木层碳密度与海拔或坡度呈显著相关,随海拔或坡度的增加碳密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阴坡和半阴坡(北坡和东坡)碳密度大于阳坡和半阳坡(南坡与东南坡),山脊碳密度最小。因地制宜进行物种选择和抚育管理,可显著提高森林碳密度。? %K 生物量估算 %K 数量分类 %K 排序 %K 环境因子 %U http://www.cje.net.cn/CN/abstract/abstract73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