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祁连山北坡混播草地密度制约下燕麦和毛苕子比根长分布格局 %A 宋清华 %A 赵成章** %A 史元春 %A 杜晶 %J 生态学杂志 %P 497-503 %D 2015 %X ?比根长反映了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特征,密度制约下比根长的变化可能是植物对地上和地下资源投资权衡的结果。在祁连山建立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satival.)与豆科毛苕子(viciavillosaroth)混播草地,按燕麦与毛苕子的密度比例设置ck1(1∶0)、a1(8∶2)、a2(6∶4)、a3(5∶5)、a4(4∶6)、a5(2∶8)和ck2(0∶1)7个密度组,研究了混播草地密度制约下燕麦与毛苕子根系比根长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各混播组燕麦根长和比根长均大于毛苕子(p<0.05),二者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差异;随着混播草地中燕麦密度的减小和毛苕子密度的增大,燕麦和毛苕子的根长逐渐增加(p<0.05),根系生物量先减小后增大(p<0.05),比根长先增加后减小(p<0.05);5个混播组中燕麦和毛苕子比根长随土层加深持续减小,且燕麦细根表层化程度大于毛苕子。1年生牧草根系在空间上的分层分布改变了混播草地的资源分配策略,逐渐优化了资源利用格局,实现了土壤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K 祁连山北坡 %K 混播草地 %K 燕麦 %K 毛苕子 %K 比根长 %K 取代试验 %U http://www.cje.net.cn/CN/abstract/abstract73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