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高温下两种不同ph水稻土甲烷产生及古菌群落的比较 %A 韦梦 %A 马兰 %A 胡越航 %A 郑珍珍 %A 裘琼芬** %J 生态学杂志 %P 1667-1674 %D 2015 %X ?水稻土甲烷产生及相关古菌群落受到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比较高温下2种不同ph水稻土的甲烷产生及古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本研究在50℃下将2种不同ph水稻土s1(ph7.88)和s2(ph4.67)进行了为期100d的厌氧培养,测定了培养过程中甲烷气体的产生和土壤ph、有机碳以及铵氮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运用基于16srrna基因的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了产甲烷过程中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种水稻土在厌氧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铵氮浓度变化趋势相似,且甲烷累积总量无差异,但两者ph的变化趋势和甲烷产生速率显著不同。土壤ph的升高会加快甲烷产生的速率,且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ceae)和methanocellaceae是50℃高温下2种水稻土中主要的产甲烷菌群,随着培养时间推移,不同水稻土有不同的群落发展方向,酸性水稻土更有利于methanocellaceae的生长。 %K 古菌 %K 甲烷 %K ph %K 水稻土 %K t-rflp %U http://www.cje.net.cn/CN/abstract/abstract75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