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新疆奇台荒漠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土壤环境解释 %A 周志强* %A 魏晓雪 %A 刘彤 %J 生物多样性 %D 2007 %X ?为阐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的分类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作者于2005年6–7月在新疆奇台县采用机械布设样线和样线上随机布设样地的方法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设置48块20m×10m的样方,每个样方中又梅花状设置5个1m×1m的草本样方进行植被调查。植被调查结束后,选择群落外貌上差异显著的样地进行土壤取样(取土深度分别为0cm、10cm、30cm、50cm、80cm),共获得20个样方的土壤样本。以植物重要值作为衡量植物组成相似性的指标,应用逐步聚类的方法将调查区域植被划分为4种类型: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群落,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枇杷柴(reaumuriasongarica)+西伯利亚白刺群落(nitrariasibirica),梭梭–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ewersmanniana)–白茎绢蒿(seriphidiumterrae-albae)群落和心叶驼绒藜–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群落。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分量能够解释85.65%的群落间土壤因子差异,第1主分量与土壤平均ph值和深层土壤ph值相关,第2主分量与平均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浅层有机质含量相关,而第3主分量与平均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浅层含盐量相关。 %K 荒漠 %K 植被类型 %K 逐步聚类 %K 主成分分析 %K 土壤因子 %K 重要值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4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