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春季无脊椎动物群落时空变化 %A 徐勇 %A 线薇微* %A 李文龙 %J 生物多样性 %P 311-319 %D 2014 %X ?为了研究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我们于1999–2012年春季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采用定点底层双拖网调查方式进行无脊椎动物调查。结果表明:(1)1999–2012年长江口水域共记录无脊椎动物41种,隶属6纲10目23科,其中甲壳动物种类最多(26种),其次为软体动物(13种)。不同年份种类数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优势种主要包括日本枪乌贼(loligojaponica)、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gravieri)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curvirostris)等,其在年间存在剧烈变动,但日本枪乌贼几乎每年都是优势种。(3)长江口无脊椎动物丰度、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年间均存在显著差异,1999年和2001年最高,2004年后呈先下降后恢复上升的趋势。(4)长江口水域的无脊椎动物在每个航次调查中都存在2–3个群聚类型,并有不同的指示种类。(5)1999–2012年长江口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时间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999–2001年多样性程度最高,2004–2007年下降至最低水平,2009–2012年多样性显著回升,但尚未恢复到1999–2001年的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蟹类减少导致长江口无脊椎动物生物量整体水平下降,高营养级生物资源衰退带来了无脊椎动物中低营养级生物种群的迅速发展。 %K 无脊椎动物 %K 多样性 %K 群聚结构 %K 长江口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8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