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dg指数在定量多样性时的缺陷及其内涵解析 %A 颜绍馗 %A * %A anand %A narain %A singh %A 邱红兵 %A 张伟东 %A 汪思龙 %A 崔洋 %J 生物多样性 %D 2009 %X ?生物多样性通常使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来进行度量,但是在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由于使用了粗水平的分类方法,因此即使生境变化很大,这些多样性指数在评估群落多样性变化时仍然是不适当的。为了克服这种限制,廖崇惠(1990,2009)提出用dg指数来代替这些标准的多样性指数,并在土壤动物生态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笔者分析发现dg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34,p=0.000),即,高的均匀度反而有低的多样性。另外,dg指数与类群数(r=0.648,p=0.000)和类群密度(r=0.487,p=0.000)呈明显的正相关,类群数的下降可以通过部分类群密度的上升而获得补偿,群落的类群丢失后却可以获得一个不变的甚至更高的多样性值。因此,笔者不支持dg指数用于测度生物多样性,提议使用各类群实际群势与潜在群势比值的平均值来估计群落潜在多度的实现程度。如果继续使用dg指数作为实际生境条件的一个指标,那么与以往不同,dg指数测度的是该生境群落多度增长的一种潜力。 %K 物种多样性 %K 土壤生物 %K 土壤指标 %K 潜在群势 %K 土壤群落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85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