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用est-ssr标记检测我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A 戴李川 %A 张明龙 %A 刘继业 %A 李小白 %A 崔海瑞* %J 生物多样性 %D 2009 %X ?杂交育种依然是我国油菜育种的主要方法,杂种优势的利用仍然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我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变异,采用16个est-ssr标记对近年来推广的91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到100个条带,其中84个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8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25个和5.25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22–0.926之间,平均为0.677,所揭示的基因型数变化于2–24之间,平均为12.44个。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幅较大(0.0530–0.7223之间),说明它们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杂交种和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宽,遗传多样性分别明显高于常规品种和2000年以前育成的品种。按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313处,参试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中,包含87份材料的第一大类在遗传距离为0.233处又可进一步分为10个亚类。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比较真实反映了所用材料的遗传变异情况。 %K 甘蓝型油菜 %K 基因型 %K 多态性 %K 遗传距离 %K 杂交育种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85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