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利用方式和载畜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初级生产力和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A 薛睿 %A 郑淑霞 %A 白永飞* %J 生物多样性 %P 300-311 %D 2010 %X ?基于2005年6月开始的放牧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典型羊草(leymuschinensis)草原群落初级生产力和补偿性生长的影响。草地利用方式包括:传统放牧、传统割草和放牧与割草轮换利用(混合利用)。结果表明:传统放牧和混合利用方式下,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均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高载畜率下,羊草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表现为:混合利用>传统割草>传统放牧,说明混合利用方式优于传统放牧和传统割草利用方式;而低载畜率则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植物的补偿性生长。这一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放牧优化假说。在不同利用方式、地形因素的影响和采用不同的群落净生长量计算方法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变化,等补偿、超补偿和欠补偿效应都可能出现。在低载畜率下,群落大多表现出等补偿生长,在高载畜率下,群落大多表现出欠补偿生长。植物群落的补偿性生长与载畜率的关系可以用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或者斜率为负的线性函数模拟。说明随着载畜率的增加,一些系统表现为欠补偿生长,而另一些系统则表现为超补偿生长,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组成、地形部位(平地、坡地)和载畜率以及净生长量的计算方法有关。 %K 草地利用方式 %K 放牧 %K 割草 %K 载畜率 %K 初级生产力 %K 补偿性生长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0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