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铜尾矿复垦地与外围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A 朱永恒 %A * %A 张小会 %A 沈非 %A 陆林 %J 生物多样性 %P 725-734 %D 2012 %X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对于尾矿地的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铜尾矿复垦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特征,作者选择铜陵市林冲尾矿复垦地(reclamatedcopper-mine-tailings)及其外围林地(suburbforestland),于2011年春季设置4条样带13个样方,分4层(0–5cm,5–10cm,10–15cm,15–20cm)进行土壤动物取样。结果表明,复垦地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纲,常见类群为蚁科、鞘翅目幼虫、寡毛纲、双翅目幼虫和双尾目等;而外围林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和寡毛纲等。复垦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皆明显低于外围林地,而大型土壤动物密度无显著差异。复垦地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外围林地大,而密度–类群多样性指数偏小。复垦地土壤动物群落的表聚现象更明显,尤其表现在土壤剖面第一层和其他层次之间的差异性。rda排序分析表明,不同生境中大型、中小型干生和湿生土壤动物类群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区别,复垦地蚁科和鞘翅目成虫个体数随cu含量增加而增加,弹尾目和蜱螨目随cu含量增加而减少,线虫纲变化不明显。复垦地土壤动物恢复的关键是降低cu含量及改善小生境条件。 %K 土壤动物 %K 铜污染 %K rda分析 %K 铜陵市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6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