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短嘴金丝燕繁殖生物学特征与保护对策 %A 王斌 %A 沈猷慧 %A 廖庆义 %A 马建章* %J 生物多样性 %P 54-61 %D 2013 %X ?1994年4月至2007年11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定点监测与环志标记等方法,对短嘴金丝燕(aerodramusbrevirostrisinnominata)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嘴金丝燕在本地区为夏候鸟,每年4月初迁来,11月初迁走,居留期约210天。所研究的神景洞洞穴内居住了大约2,000只个体,种群性比为1:1,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环志标记结果发现,短嘴金丝燕出生1年后即可达到性成熟;其婚配形式为典型的单配制。短嘴金丝燕在黑暗洞穴内营巢,巢材主要为唾液和苔藓,筑巢期长达60天左右,且有利用旧巢的习性。产卵集中在6月,大部分每巢产卵2枚,少数产1枚。第1枚卵产出后开始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孵卵温度为37.3±1.0℃;孵卵期为27.9±3.4天;繁殖成功率为71.4%。雏鸟晚成性,育雏主要由雄鸟承担;雏鸟食物成分与亲鸟基本相同,全为昆虫,育雏期27天左右;雏鸟离巢后首先在洞穴内练习飞行,3–4天后出洞活动。刚离巢时雏鸟体重甚至超过成鸟,离巢后体重有减轻现象。目前,威胁我国短嘴金丝燕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其分布区的旅游开发和非法采集燕窝对其繁殖活动的干扰。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停止对短嘴金丝燕栖息的洞穴及其周边活动区域的旅游开发,并禁止非法采集燕窝。 %K 短嘴金丝燕 %K 繁殖生物学 %K 环志 %K 壶瓶山保护区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7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