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千岛湖片段化栖息地地栖哺乳动物的红外相机监测及最小监测时长 %A 徐爱春 %A 斯幸峰 %A 王彦平 %A 丁平* %J 生物多样性 %P 764-772 %D 2014 %X ?作为典型的陆桥岛屿,千岛湖成为检验栖息地片段化理论的自然研究平台。2011年5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我们在千岛湖32个岛屿和1个大陆对照样点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对千岛湖体型较大的地栖兽类及其最小监测时长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在27,798个相机日的监测中,共获得动物影像照片23,639张,照片清晰、可进行物种鉴定的有2,414张,占照片总数的10.2%;其中体型较大的地栖兽类独立照片988张,识别为9个物种: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黄麂(muntiacusreevesi)、野猪(susscrofa)、华南兔(lepussinensis)、马来豪猪(hystrixbrachyuran)、猪獾(arctonyxcollaris)、鼬獾(melogalemoschata)、花面狸(pagumalarvata)和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平均独立照片拍摄率为40.9%。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岛屿上的地栖兽类物种丰富度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曲线的z值为0.27。大岛(>10ha)中,最小监测时长随面积增加而增加,而小岛没有明显趋势;最小监测时长随隔离度增加而减小,但关系不显著(d.f.=20,f=3.067,p=0.095),表明建湖后栖息地的片段化与岛屿化导致了一些对面积或栖息地较为敏感的大型兽类在小岛屿上的局部灭绝。因此,我们建议对于面积较大的片段化栖息地,红外相机应保证较长的最小监测时长,而面积较小的片段化栖息地在监测中应根据隔离度、基质性质、物种种类适时调整调查强度,以完整反映当地物种实际情况。 %K 片段化栖息地 %K 岛屿生物地理学 %K 陆桥岛屿 %K 地栖兽类 %K 监测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9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