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北虎和东北豹及其有蹄类猎物的多度与分布 %A 肖文宏# %A 冯利民# %A 赵小丹 %A 杨海涛 %A 窦海龙 %A 程艳超 %A 牟溥 %A 王天明* %A 葛剑平 %J 生物多样性 %P 717-724 %D 2014 %X ?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东北豹(pantherapardusorientalis)等濒危物种在中国的核心分布区。为了探究该区域野生动物的多度水平和空间分布,了解人类干扰情况,我们运用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abundanceindex,rai)分析了2013年4–6月设置于此的83个红外相机位点的监测数据。红外相机的总捕获天数6,060d,共捕获10科18种野生哺乳动物,其中鼬科4种,猫科动物3种,犬科、鹿科和松鼠科各2种,猪科、熊科、麝科、猬科和兔科各1种。研究期间共拍摄到东北虎11只个体,东北豹13只个体。从相对多度指数来看,东北虎的相对多度(0.84)远高于东北豹(0.48),它们的有蹄类猎物中梅花鹿(cervusnippon)的相对多度最高(2.18),其次为狍(capreoluspygargus)(1.53)和野猪(susscrofa)(0.92)。人类活动和放牧的相对多度水平(分别为40.64和2.76)显著高于野生动物。在空间分布上,东北虎和梅花鹿主要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分布,且与保护区社区共管区的多度水平差异显著,而东北豹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分布差异不显著,狍在保护区北部的多度水平较高,但各功能区之间差异不显著,野猪在社区共管区的多度水平显著高于核心区。可见,核心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和放牧活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产生了影响,未来应加强关于人类干扰对虎、豹种群及其有蹄类猎物的影响评估。 %K 红外相机 %K pantheratigrisaltaica %K pantherapardusorientalis %K 多度 %K 空间分布 %K 人类干扰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9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