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柳夼剖面末次冰期层段rb/sr的不稳定变化及其揭示的气候特征 %A 李志文 %A 李保生 %A 孙丽 %A 王丰年 %J 热带地理 %P 592-600 %D 2015 %X ?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成山头附近的末次冰期地层,被称为“柳夼红层”。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柳夼剖面进行工作,其末次冰期地层主要由沙丘砂与古土壤或湖积层叠覆堆积组成,地质时代为13.1―78.9kabp。根据铷、锶、rb/sr和矿物组成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下:1)不稳定矿物尤其是钾长石和斜长石等分解释放出铷、锶,释放量随着风化作用加强而增加。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使铷在风化过程中被吸附而锶淋失,导致铷的质量分数在沉积相中表现为沙丘砂<砂质古土壤<湖积层<粉砂质古土壤,锶则表现为沙丘砂>湖积层>砂质古土壤>粉砂质古土壤。2)铷、锶和rb/sr在层段上呈现出明显的峰谷变化,将末次冰期的气候波动特征呈现为lks4、lks2的寒冷期和lks3的温暖期,lks3又可划分为lks3b的寒冷期和lks3c、lks3a的温暖期,体现了万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特征。这些暖阶段同步于中国季风区葫芦洞石笋记录的夏季风强盛期和65°n7月份天文辐射总量的高峰,冷阶段对应于夏季风减弱期和天文辐射总量低谷,表明柳夼剖面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是太阳辐射量和东亚夏季风格局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K 柳夼剖面 %K 末次冰期 %K rb/sr %K 矿物组成 %K 气候不稳定性 %U http://www.rddl.com.cn/CN/abstract/abstract2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