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水稻条纹病毒(rsv)侵染介体灰飞虱卵巢的过程 %A 吴维 %A 毛倩卓 %A 陈红燕 %A 陈倩 %A 刘启飞 %A 李凡 %A 魏太云 %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P 1390-1397 %D 2012 %X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许多水稻种植区引起严重的减产,水稻条纹病毒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以持久增殖型传播,并可以经卵传播方式以较高的比例传给子代灰飞虱。为研究水稻条纹病毒的经卵传播特性及其侵染介体昆虫卵巢的过程,分别利用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虫体各个器官以及卵巢的带毒率,结果表明,饲毒后尽管灰飞虱的带毒率有28.6%,但是仅有5.3%的卵巢被病毒侵染。同时在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饲毒后不同时间灰飞虱卵巢中的rsv进行定位,发现rsv首先在卵巢管柄位置出现,随后侵染滤室细胞及生殖区,最后转移到胚盘细胞。结果认为,病毒可能是在滤泡细胞以及生殖区向正在发育的卵母细胞提供营养时,伴随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卵母细胞。且生殖区的卵原细胞可发育成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我们推测,尽管rsv可伴随营养输送进入卵母细胞,但是最初带毒卵母细胞的病毒可能来源于位于卵巢生殖区的病毒。研究结果提示,rsv可能通过营养输送途径运送至卵母细胞,并最终侵染卵的胚盘细胞 %K 水稻条纹病毒 %K 免疫荧光 %K 灰飞虱 %K 经卵传播 %K 卵巢 %U http://www.jabiotech.org.cn/CN/abstract/abstract80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