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脆化阶段草鱼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血清酶指标及生长性能 %A 张振男 %A 郁二蒙 %A 谢骏 %A 王广军 %A 余德光 %A 李志斐 %A 龚望宝 %A 王海英 %A 魏南 %A 夏耘 %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P 141-150 %D 2015 %X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kidneysomatic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和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K 脆肉鲩 %K 蚕豆 %K 脆化阶段 %K 肠道菌群 %K 血清酶 %K 生长性能 %U http://www.jabiotech.org.cn/CN/abstract/abstract102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