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病灶雌、孕激素受体及微血管变化的影响 %A 周毅 %A 章汉旺 %A 韩泽民 %J 天津医药 %D 2010 %X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后异位病灶中er、pr表达、mvc和面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人中选出58例,其中28人术前按要求服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设为a组。30例术前没有服用米非司酮或其他雌、孕激素抑制剂的病例作为对照,设为b组。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两组病例的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er、pr表达和mvc及面积变化的差异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a组28例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标本的病灶中,er的阳性表达21例,阳性率75%;b组30例中er的阳性表达有26例,阳性率86.67%。pr的阳性表达在a组中22例,阳性率78.57%;b组中pr的阳性表达29例,阳性率96.67%。(2)微血管计数:a组(5个200倍视野)为75.1±7.8个,低于对照组b组90.4±8.7个,微血管面积:a组为783.3±54.2,b组为2334±129.4。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抑制性调节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er、pr的表达;并可能通过降低er、pr的表达抑制病灶中血管的形成和减小血管的管径,从而减少病灶内的血液供应,发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 %K 子宫腺肌病 %K 米非司酮 %K 雌激素受体 %K 孕激素受体 %K 微血管计数 %U http://60.30.86.82:10080/Jwk_tjyy/CN/abstract/abstract75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