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北方荷斯坦奶牛乳产量及乳成分变化的普适模型构建 %A 熊本海 %A 杨亮 %A 杨琴 %A 潘晓花 %A 韩英东 %A 庞之洪 %J 牲畜兽医学报 %P 1939-1948 %D 2014 %X ?为探索中国荷斯坦奶牛不同胎次的泌乳特性,构建乳产量及乳成分的变化规律模型。以中国北方天津市第一奶牛良种场(2008-2010年度1~3胎)荷斯坦奶牛的dhi成套原始数据(其中:1胎奶牛dhi数据11901套,2胎奶牛dhi数据13474套,3胎奶牛dhi数据13215套)为基础,利用wood模型构建乳产量(dmy)及乳成分率(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糖率mlp及乳干物质率msp)随泌乳天数(dim)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不同胎次间dmy、mfp、mpp、mlp及msp的差异性。结果表明,wood模型极好地拟合了中国荷斯坦奶牛1~3胎次的泌乳曲线,构建的模型具有广泛适应性。通过模型模拟参数a、b及c揭示的泌乳特性参数,如高峰日tm、高峰日产量ym及泌乳持续力等,较好地反映我国泌乳奶牛在2、3胎次高峰后泌乳持续力下降过快,影响了泌乳周期的总产乳量。而乳成分的模型揭示了2胎奶牛的平均乳脂率(3.93%)最高,1胎(3.83%)次之,3胎(3.69%)最低;2胎奶牛的平均乳蛋白率(3.24%)最高,3胎(3.18%)次之,1胎(3.10%)最低;随着胎次的增加,平均乳糖率逐渐下降(1胎4.87%,2胎4.84%,3胎4.75%);2胎奶牛的平均乳干物质率(12.54%)最高,3胎(12.52%)次之,1胎(12.50%)最低,因此,虽然3胎牛的乳产量低于2胎的,但乳中干物质含量并没有因为产量下降而提高,不同胎次间乳产量(dmy)及乳成分率(mfp、mpp、mlp及msp)均差异显著(p<0.05)。此外,wood模型对dmy拟合最好,mpp及msp次之,而对mfp及mlp拟合不佳。综合乳产量及乳成分在不同胎次的变化规律,模型奶牛场2胎牛的泌乳生产,无论是产乳量,还是生乳品质均是最佳的,头胎牛次之,而3胎次牛的泌乳生产不仅在数量上下降,而且其内在品质,如mfp、mpp及mlp在305d泌乳周期内的均值均显著下降。因此,加强3胎及3胎后奶牛的饲养管理与养分供给,维护其健康并继续发挥其泌乳潜力是我国奶牛场应当重视的问题。 %K 荷斯坦奶牛 %K 胎次 %K 乳产量 %K 乳成分 %K 模型 %U http://118.145.16.233/Jweb_xmsy/CN/abstract/abstract134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