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唑来膦酸钠对假膜组织细胞介导的骨溶解的抑制作用观察 %A 孙嗣国 %A 范清宇 %A 周勇 %A 孙宏惠 %A 马保安 %J 解放军医学杂志 %P 1455-1458 %D 2010 %X [摘要]目的?检验松动假体周围假膜组织中的细胞是否能够分化为破骨细胞并观察唑来膦酸钠(ZOL)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假膜组织中分离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将细胞分离成CD14+和CD14-细胞并在各种条件下分别培养。将CD14+细胞分为5组,其中A组培养液中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B组培养液中加入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C组培养液中加入M-CSF+RANKL,D组培养液中加入M-CSF+RANKL+ZOL(于培养开始时加入),E组培养液中加入M-CSF+RANKL+ZOL(于培养第10天时加入)。CD14-细胞分为3组,其中F组培养液中加入M-CSF,G组培养液中加入RANKL,H组培养液中加入M-CSF+RANKL。CD14+和CD14-混合细胞分为I-M共5组,其培养液中加入的成分分别同A-E组。细胞分别接种于玻璃盖玻片(培养10d)及皮质骨磨片(培养14d)上,培养结束后检测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的表达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以骨吸收陷窝面积为指标比较各组细胞的骨吸收活性。结果?CD14+细胞在缺乏RANKL(A组)或M-CSF(B组)时不能形成TRAP阳性多核细胞及骨吸收陷窝,在M-CSF和RANKL均存在的条件下(C组)可形成TRAP阳性多核细胞,并在皮质骨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面积为8.10%±1.58%);于培养开始时加入ZOL(D组),骨吸收陷窝的面积(6.28%±1.40%)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于培养第10天加入ZOL,骨吸收陷窝面积(7.92%±1.64%)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CD14-细胞在各种条件下培养均未观察到TRAP阳性多核细胞或骨吸收陷窝的形成。混合细胞在M-CSF和RANKL均存在的条件下(K组)可形成TRAP阳性多核细胞,并在皮质骨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面积为3.30%±1.21%);于培养开始及第10天时加入ZOL(L组及M组),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分别为1.67%±0.46%、2.02%±0.45%)均减少,与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结论?假膜组织中的CD14+巨噬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ZOL可抑制假膜组织介导的溶骨作用。=0.023 %K 唑来膦酸钠 %K 破骨细胞 %K 假体和植入物 %K 骨质溶解 %U http://www.jfjyxzz.org.cn/Magazine/Show.aspx?ID=3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