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单中心随机对照预试验 %A 李毅 %A 韩雅玲 %A 王守力 %J 解放军医学杂志 %P 923-926 %D 2008 %X 【摘要】目的??探讨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优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305例,计算机随机分为优化组(n=154)及标准组(n=151)。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标准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非CR患者接受标准两联抗血小板治疗,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6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卒中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MI、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外周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结果??优化组及标准组CR患者分别为41例和33例。优化组CR患者PAR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后(64.5%±12.1%)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77.5%±12.1%,P<0.001)。随访1年后,优化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5.8%)较标准组(9.3%)下降37%,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257)。优化组心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下肢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7%,标准组为14.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97),但优化组有降低趋势。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优化组CR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9.5%,与标准组CR患者?(36.4%)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K 血小板 %K 阿司匹林 %K 氯吡格雷 %K 西洛他唑 %K 血管成形术 %K 经腔 %K 经皮冠状动脉 %U http://www.jfjyxzz.org.cn/Magazine/Show.aspx?ID=1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