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大别山及苏鲁地区微粒金刚石分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A 徐树桐 %A 刘贻灿 %A 陈冠宝 %A 季寿元 %A 倪培 %A 萧万生 %J 地质通报 %P 1081-1088 %D 2005 %X 1992年发现大别山首例微粒金刚石之后,又于2003年和2004年在大别山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薄片中和榴辉岩的人工重砂中发现了微粒金刚石。本文报道其中尚未发表的7颗,并对2颗较大的薄片中的微粒金刚石和2颗自由晶体金刚石进行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所有微粒金刚石都为IaA和IaB型金刚石的混合体。缺少Ib型金刚石,表明没有人造金刚石的混入。薄片中的金刚石大部分为石榴子石的包裹体,少数产出于颗粒之间,直径为30~180μm。自由颗粒微粒金刚石直径为400~700μm。在大别山北部,不但又一次找到了微粒金刚石,还在石榴子石中发现有单斜辉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的出溶。这表明北大别不但是超高压地质体,而且可能是本区俯冲最深的地质体。 %K 微粒金刚石 %K 拉曼光谱 %K 红外光谱 %K 大别山 %K 苏鲁地区 %U http://dzhtb.cg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1221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