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岭中段郴州一带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浆的混合作用--来自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 %A 马铁球 %A 伍光英 %A 贾宝华 %A 柏道远 %A 王先辉 %A 陈必河 %J 地质通报 %P 506-512 %D 2005 %X 镁铁质微粒包体在南岭中段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分布十分普遍,其分布规律是,岩体内同阶段较早次形成的岩石单元含量高,较晚次单元中含量少甚至无;与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微粒包体的含量高且个体大,而与矿化无关的岩体中含量少、个体小.对包体的颜色、形态、结构、成分、岩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包体中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矿物组合和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晶体,出现嵌晶状石英和碱性长石,显示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区中、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为壳-幔岩浆混合而成的.研究还表明,区内岩浆混合作用的强弱、基性物质加入的多少都与锡成矿作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K 镁铁质微粒包体 %K 岩浆混合作用 %K 中 %K 晚侏罗世 %K 南岭中段 %U http://dzhtb.cg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61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