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藏东北构造古地理特征及冈瓦纳北界的时空转换 %A 王根厚 %A 梁定益 %A 张维杰 %A 贾建称 %A 周志广 %A 万永平 %A 于海亮 %J 地质通报 %P 921-928 %D 2007 %X 研究区位于南北向三江构造带与东西向羌塘构造带的衔接处,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包含金沙江、澜沧江、双湖-昌宁、班公湖-怒江4条古特提斯洋壳带及昌都-芒康、羌北、索县-左贡、多玛-安多4个微陆块的相关部位.4条缝合带时分时合,其间的微陆块则“藕断丝连”.前奥陶纪金沙江带属于泛冈瓦纳“泛非软基底”的北界,早古生代它还是“泛非”混合生物群与扬子区系的界线.泥盆纪-石炭纪,古特提斯形成南北2支,即金沙江带和双湖-昌宁带,与其间亲扬子的中间岛块群(昌都-芒康、羌北、索县-左贡)形成“多岛海”格局,此间,双湖-昌宁转换为冈瓦纳的北界,多玛-安多微陆块为亲冈瓦纳相.早、中二叠世,中间岛块(群)裂解为亲扬子的昌都-芒康和亲冈瓦纳的羌北、索县-左贡三岛块,形成多岛洋,冈瓦纳北界转换到澜沧江带.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消亡,形成Pangaea联合古陆,研究区为陆间多岛海.晚三叠世印支运动阶段,金沙江、澜沧江和双湖-昌宁带相继转换为陆内造山带;与此同时,班公湖-怒江带与雅鲁藏布江带形成中特提斯北、南2支,其间为中间陆块群(基墨里),班公湖-怒江带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消亡的,“基墨里”岛块群是晚白垩世增生在亚洲大陆之上的.喜马拉雅地块是喜马拉雅运动阶段才最后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转换为亚洲大陆. %K 藏东北特提斯多岛洋洋壳带生物区系冈瓦纳北界构造转换 %U http://dzhtb.cg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70815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