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华北地块北缘上石炭统―中三叠统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A 马收先 %A 孟庆任 %A 曲永强 %J 地质通报 %P 1485-1500 %D 2011 %X 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对平泉地区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地层进行物源分析,重塑内蒙古隆起的隆升历史,进而探讨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5个样品的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由5个年龄峰组成:峰1中晚二叠世(270~250Ma)、峰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25~290Ma)、峰3泥盆纪(400~360Ma)、峰4古元古代(1900~1700Ma)和峰5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2600~2400Ma)。其中,本溪组碎屑锆石主要由峰3、峰4和峰5组成,山西组、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则主要由峰2和峰4组成,下石盒子组由峰1、峰4和峰5组成。5个样品具有相同的Hf同位素特征,显生宙锆石的εHf(T)在-3.2~-25.5之间,与内蒙古隆起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体完全相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显示物源主要来自内蒙古隆起,不同层位的物源变化表明内蒙古隆起曾存在2次重要的隆升事件:第一期发生在360~312Ma之间,第二期发生在276~258Ma期间。第一次隆升奠定了盆-山的基本构造格局,第二次隆升之后古隆起进入稳定剥蚀期,为盆地提供持续稳定的物源,盆地内部发育了一套粗碎屑沉积物,可以推断在276Ma左右古亚洲洋已经关闭。 %K 古亚洲洋 %K 华北地块北缘 %K 晚石炭世―中三叠世 %K 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 %U http://dzhtb.cg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10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