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智利艾斯康迪达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A 曹冲 %A 赵元艺 %A 常玉虎 %A 卢伟 %A 李运 %A 曾辉 %J 地质通报 %P 1227-1238 %D 2015 %X 艾斯康迪达矿床是位于智利北部安第斯铜矿带的世界第三大斑岩型铜矿床,铜储量3156.7×104t,其形成主要与始新世晚期―渐新世的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岩株有关,构造上受多梅科断层系统的控制。该矿床拥有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的热液蚀变类型,包括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石英-绿泥石-绢云母化、泥化与青磐岩化。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年龄在38Ma左右,辉钼矿Re-Os年龄为36.1~33.7Ma。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该区域矿床成矿热液分为早期高温的岩浆热液和晚期岩浆热液与地下水混合的低温低盐度热液2期。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稀土元素La/Yb值特征与Sr-Nd同位素比值特征表明,成矿斑岩是混入少量壳源物质的幔源岩浆演化来的。形成于南北向多梅科断层与北西向线性构造交会位置的转换拉伸环境,对艾斯康迪达矿床成矿斑岩的侵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K 艾斯康迪达矿床 %K 多梅科断层系统 %K 辉钼矿Re-Os年龄 %K 流体包裹体 %K 转换拉伸环境 %U http://dzhtb.cg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62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