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成因机制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域预测 %A 冯常茂 %A 刘进 %A 宋立军 %J 地球学报 %D 2008 %R 10.3975/cagsb.2008.02.10 %X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形成,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其内部岩层中4个滑脱层的存在为本构造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隔挡式褶皱首先形成,然后逐步完成向隔槽式褶皱的转变,并最终在造山带根部形成基底挤出式变形带。受构造带控制,各变形区的油气勘探应有所差别:隔挡式褶皱带内次级背斜、具备较好盖层的隔槽式褶皱带及逆冲推覆体之下具有较好石油地质条件地区成为有利勘探靶区。 %K 隔挡式褶皱带 %K 隔槽式褶皱带 %K 挤出变形带 %K 有利勘探区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8021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