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同位素特征研究进展与国内外对比 %A 陈寿铭 %A 尹崇玉 %A 刘鹏举 %A 高林志 %A 唐烽 %A 王自强 %J 地球学报 %D 2009 %R 10.3975/cagsb.2009.04.08 %X 本文重点通过研究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同位素的变化规律,来探讨其全球地层对比意义。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经历了三次比较显著的碳同位素负漂移(EN1~EN3)和两次正漂移(EP1、EP2)。第一次碳同位素负漂移(EN1)发生在南沱冰期之后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碳酸盐岩”层位及其上部的白云岩,与世界其他地区Marinoan冰期之后“盖帽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负漂移可进行对比;第二次碳同位素负漂移(EN2)发生在陡山沱组中部;第三次负漂移(EN3)发生在陡山沱组顶部,是该地质历史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期碳同位素负漂移,同澳大利亚、阿曼、纳米比亚、加里福尼亚、西伯利亚、苏格兰等地碳同位素异常均可进行对比。两次正漂移(EP1、EP2)分别位于第二段中部和第三段的下部,分别与陡山沱组所含的两个疑源类组合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EN3则与陡山沱组上部所含的宏体化石组合(庙河生物群)相对应;表明碳同位素的变化与生物演化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利用碳同位素变化特征进行埃迪卡拉纪地层洲际对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K 埃迪卡拉系 %K 陡山沱组 %K 碳同位素 %K 峡东地区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4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