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桂林甑皮岩遗址岩溶地下水水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A 覃政教 %A 林玉石 %A 高明刚 %A 周海 %A 韦军 %J 地球学报 %D 2011 %R 10.3975/cagsb.2011.01.14 %X 桂林甑皮岩遗址自1973年试掘以来,出土了古人类骨架、火塘、墓葬、石器、蚌器、陶器、动植物化石等大量的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新石器人类遗址。2001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遗址在1994年汛期遭受洪水浸泡,致使多个探方隔梁崩塌,探方文化土层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崩塌或下沉现象。为了暂时性抢救探方的文化层,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抢救性加固与保护措施,如建混凝土挡土墙,缓解了探方隔梁崩塌,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丰雨季节地下水快速涨落所带来的隐患。本文在调查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甑皮岩遗址文化堆积土层下部的灰岩中岩溶管道非常发育,地下水位随每年丰枯季涨落所产生的水动力作用导致文化土层软化,土层颗粒冲刷流失、掏空而形成土洞,最终引起文化层崩塌、下沉。根据这一成因,笔者认为:查明遗址下部及其周围地下溶洞、管道、地下河、大的溶隙等较大尺度的导水介质,并对其进行适当封堵,是防止洪水期地下水速涨速落对遗址文化层造成破坏的重要措施。 %K 甑皮岩遗址 %K 岩溶管道 %K 地下水 %K 水害成因 %K 防治对策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11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