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小赛什腾山斑岩铜(钼)矿床根部带的特征 %A 李大新 %A 张德全 %A 崔艳合 %A 丰成友 %J 地球学报 %D 2003 %X 小赛什腾山斑岩型铜矿床产于柴北缘造山带之西端,NW向柴北缘深断裂和NEE向阿尔金深断裂分别从其旁侧通过,这两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含铜斑岩的控岩构造。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呈岩墙状侵位于晚加里东期层状杂岩体的闪长岩相中,环绕该斑岩体发育有斑岩型Cu(Mo)矿化及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这些蚀变以斑岩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形成相应的面型蚀变分带。流体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为主要类型及高温高盐度为基本特征,其中,在钾硅酸盐化蚀变岩内分布有含盐度达48%的含NaCl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500~600℃之间,测压显示其成矿深度约在1~1.8km,表明该含铜斑岩成矿系统形成于典型的高位、浅成环境。同位素测年结果确认,斑岩铜矿化形成于218.5±3.59Ma。详细的研究与对比认为,小赛什腾山铜矿床具有国内斑岩铜(钼)矿体系根部带的特征。 %K 斑岩铜(钼)矿床 %K 根部带特征 %K 小赛什腾山 %K 柴北缘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303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