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燕山褶断带中生代盆地变形-板内变形过程的记录--以下板城、承德-上板城、北台盆地为例 %A 徐刚 %A 赵越 %A 高锐 %A 李秋生 %A 胡健民 %A 刘晓文 %A 吴海 %A 杨富全 %A 张拴宏 %A 管烨 %A 张季生 %A 白金 %A 匡朝阳 %A 王海燕 %J 地球学报 %D 2006 %R 10.3975/cagsb.2006.01.01 %X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和承德地区中生代三个世代的盆地沉积记录和变形分析,阐述了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的发展过程。这三个中生代盆地从老至新分别是三叠纪至中侏罗世时期的下板城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的承德—上板城盆地,早白垩世的北台盆地。三个盆地发育的沉积充填序列构成了区域中生代时期的三套构造层。下板城盆地为一倒转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承德—上板城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冲积相沉积;北台盆地为宽缓的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沉积序列。三个世代盆地之间的变形是不协调的,应分别属于原地复杂变形的不同构造层,较新的盆地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经历了强烈褶皱变形的较老地层之上。划分三套构造层之间的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分别为160MA前和135MA前,相当于燕山运动A幕和B幕。 %K 中生代盆地 %K 板内变形 %K 下板城盆地 %K 承德—上板城盆地 %K 北台盆地 %K 冀北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601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