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含煤系统理论及其模式 %A 李增学 %A 吕大炜 %A 周静 %A 刘海燕 %A 王平丽 %A 魏久传 %A 余继峰 %J 地球学报 %D 2011 %R 10.3975/cagsb.2011.06.03 %X 通过对中国煤田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借鉴国外学者对“含煤系统”的界定和划分标志,运用煤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思路和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含煤系统的主控因素,提出了中国含煤系统的研究思路、构成要素,建立了符合我国煤田地质特色的含煤系统模式,即提出了含煤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构成格架。“含煤系统”6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煤系的地层格架子系统、煤层(群)形态子系统、煤变质及煤类子系统、赋煤区块子系统、煤层气(非常规)成藏子系统、煤系游离气成藏子系统。各子系统间具有密切的成生和制约关系。含煤系统的构建的总体思路是把煤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各个分支学科,以及相关的学科内容置于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下,因此含煤系统实际上是组织、集成煤盆地(或煤田)各种地质信息的重要工具,每个子系统都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本文还分析了每个子系统的构成要素。 %K 含煤系统 %K 子系统 %K 构成要素 %K 成藏 %K 煤系游离气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6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