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藏东地区新生代构造体系与成矿的关系 %A 谭富文 %A 王高明 %A 惠兰 %A 汪名杰 %A 李忠雄 %A 王小龙 %J 地球学报 %D 2001 %X 区域构造和微构造分析表明,新生代藏东地区构造应力场自印支燕山期的NE-SW向挤压向喜马拉雅山期的NNE-SSW向压扭性转变,表现在:(1)沿昌都地块两侧及古生代一中生代形成的深大断裂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右旋走滑活动,伴重型较强的碎裂岩化、拉伸线埂和剑鞘褶皱等,沿主断裂两侧叠加一系列NW、NNW及NE向雁行式排列的褶皱和张扭性断裂;(2)在区域上,沿大规模右旋走滑断裂两侧形成一系列雁行式排列的第三系走滑拉分盆地;(3)新生代岩浆活动沿走滑断裂两侧的张扭性次级断裂有规律分布,新生代构造体制的转变造成大规模成矿流体与富集,使新生代成为本区最重要的成矿时期,而北澜沧江,妥坝、温泉断裂带及车所乡断裂带北段是该期矿产最有利的富集部位。 %K 藏东 %K 新生代 %K 构造体制 %K 成矿作用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1020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