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云南西部地洼区铀成矿特征 %A 王木清 %A 涂江汉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133-134 %@ 2095-9508 %D 1985 %X 本文根据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地洼学说,对云南西部地区的大地构造和铀矿化特征作了初步讨论。依据本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构造特征:本区地壳构造可划分为西部的腾冲地洼系,转入地台时间早,间隔时间长;东部保山―澜沧地穹系和普洱地洼系,转入地台时间晚,地台阶段经历时间晚;但地处边缘的保山―镇康地穹列,地质特点可能有某些过渡性质,根据激烈期出现的时间,它们属于晚华夏或中亚期地洼。西部腾冲地洼系类似于华夏型的闽―浙式地洼;东部普洱地洼系类似于中亚型地洼。该区铀成矿作用特征表明,铀主要在地洼期内形成工业矿床。新第三纪盆地中多因复成铀矿床很重要。铀矿床的形成受盆地基底花岗岩、南北向区域性控盆断裂、暗色含煤碎屑建造、多次冷水或(和)热水改造等因素控制。地洼阶段的发展历史对铀矿床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后,在总结本区地洼构造和铀矿化基础上,进而与我国的东南地洼区及北疆地洼区的活化特征和铀矿化做了对比。表明本区无论在地洼特征上,还是成矿作用上与后两个地洼区不同,可能具过渡特征。 %K 铀成矿特征云南西部地洼区铀矿床地洼系铀矿化特征新第三纪盆地东南地洼区构造特征大地构造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198502006